自己写的东西,自然讲起来毫不费力,李辉着重强调了各兵种配备的必要性,包括持有的武器,如何去配合,如何去协调,最关键的,如何互补短板。

    “装甲部队首要的是快速机动,他们可以在突破敌军防线后,做快速突进,占据敌人后方的重要设施和据点,切断敌军的前后联系。

    相对的,他们有可能和友军脱节,所以必须具备独立的战斗能力。

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,装甲部队不能全部由坦克组成,需要步兵,炮兵和后勤补给部队。

    以团级单位推进一百公里为例,至少要做到坚守三天的准备,所以除了坦克外,需要步兵布置防御阵地,需要架设炮兵阵地,坦克在防御战中应充分发挥机动性和直瞄火力优势,而不能当作固定的靶子。”

    李辉对装甲部队为何要采取多兵种建制进行了解释,主要就是为了摆脱对友军的依赖。

    这引起一些非议,在他完成讲解后,会议室里,交头接耳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毕竟这个说法,有点儿贬低非装甲部队的意思。

    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不满。

    “我必须澄清一下,其实我个人还是非常尊重其他兵种的,并没有贬低的意思。

    但在新的战争环境下,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已经凌驾于其他兵种之上,特别是在进攻和反冲锋当中,拥有足够火力和装甲防护的坦克,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。”

    李辉也发现了情况不太对,他赶忙做着解释,不过从其他人的表情上看,似乎并不这么认为。

    “我觉得海因里希上校,您对装甲兵的作用有些夸大了。

    我曾在莱茵河的前线作战过,在那里,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,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力量。

    对于装甲部队的作用,我并不否认,可是根据实际战况,我认为步兵占领阵地,炮兵提供掩护和压制的战术,才是在那里作战的最佳选择。”